孩子的身高,是众多父母关心的问题之一,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长得高高的。
有些父母非常关注孩子的身高,生怕孩子落后于同龄人。当然,也有一些父母觉得,即使孩子现在低同龄人一头也没什么关系,以后总会蹿上来的。
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孩子并不是发育迟、长得晚,而是矮小,父母对此一定要引起重视。
把矮小当“晚长”是许多父母容易进入的误区,在临床工作中,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。有些父母直到孩子过了青春发育期,才意识到矮小的问题,然而这个时候往往为时已晚。看着孩子错过了长高的机会,作为医生,我们也感到非常惋惜。
今年4月份,一对夫妻带着他们的儿子找到了我。经过询问,我了解到,这个男孩子今年17岁,身高不到160厘米,他的父亲身高170厘米、母亲身高160厘米。
孩子的父母说,儿子从小个子就比较矮,还经常挑食。但是,他们一直认为孩子是“晚长”,对此并没有太在意。“孩子的爸爸小时候个子也不高,十几岁后身高突然就蹿上来了,我们以为孩子随他爸,而且,我和他爸个子都不算太矮,总觉得孩子一定也不会矮。”
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,我为孩子做了骨龄检查。
骨龄就是骨骼年龄,与实际年龄相比可大、可小。孩子能否长高,和骨龄有很大关系。一般来说,男孩子骨龄达到16岁、女孩子骨龄达到14岁,身高就会停止增长。
检查结果显示,孩子的骨龄18岁,这意味着孩子的身高基本不会再增长。得知这个结果后,孩子的父母一下子变得非常失落,始终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。他们反复地追问,能不能给孩子开点儿药吃吃,或者给孩子做手术,让孩子再长高一些。
我能明显感受到孩子父母的后悔与自责。他们一次又一次问我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法,互相埋怨对方没有早些关注孩子的身高。我也为孩子感到特别惋惜,如果孩子小的时候来看,完全是有可能长得更高的。
看着孩子父母离开时的背影,我很不好受,同时心头也涌起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,要让更多的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,别错把矮小当成晚长,别让孩子错过长高的机会。
孩子在青春发育期没有明显的长高趋势,身高看起来比同龄人要矮,当大部分孩子长高速度放缓或停止长高时,他却猛地开始长高了,后甚至比其他孩子长得还要高。这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“晚长”。
一般情况下,孩子晚长的几率不是特别大,绝大多数孩子都遵循着正常的生长发育规律。如果孩子在营养、饮食、睡眠等方面都没有问题,身高却明显比同龄人矮得多,父母一定要重视起来,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盲目等待。
在青春期前,孩子的身高增长速率为每年5-7厘米。孩子4岁以后,家长应每年给孩子进行一次骨龄检查,并每3个月为其测量一次身高和体重,如果发现孩子每年的身高增长速率低于5厘米,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。
矮小儿童注重及早发现问题,及早进行干预。对身高的干预也有一个窗口期,一般来讲,男孩子为3到12岁,女孩子为3到10岁,家长千万不要错过干预期而后悔莫及。
如果生长激素缺乏那么就应当及时靠注射生长激素来帮助孩子长高,目前市场上生长激素选择生长激素水剂的患者还是比较多的。赛增水剂很多矮小患者家庭又在用药。因为赛增水剂可以配备全球进的隐针电子来帮助孩子注射生长激素,可以让孩子不在惧怕打针。提高用药依从性帮助长高。